2015-10-16
河南省职教改革发展情况汇报会。
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青年报……这些央媒集体来河南了,肯定有大事要发生。想要了解具体情况,一起看个究竟吧。
职教“河南模式”吸引来央媒记者
教育部新闻办主任续梅介绍采访团的有关情况和具体的采访要求
10月12日~14日,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青年报等十余家中央级新闻单位的近20位记者来到河南。
为啥这时候来河南?一起补习下知识。原来,今年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发布实施5周年之际。《教育规划纲要》是21世纪我国第一个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由此可见其重要性。

省教育厅厅长朱清孟出席汇报会

省教育厅副厅长尹洪斌介绍情况

采访团与我省部分地市和职业院校负责人进行座谈
为全面反映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5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成功经验,充分展示各地各校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有效做法,教育部新闻办将陆续组织中央新闻单位采访团赴全国三个省份对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进行集中采访,河南职教发展是采访团确定的全国唯一的采访点。
他们来河南采访什么?此次他们来河南,主要是深入挖掘职业教育的“河南模式”。
到底职业教育“河南模式”有啥特色?从郑州的中职教育免费,到许昌中职学校建设中的BT、BOT模式,再到信阳平桥区推出的有着“天下第一局”之称的平桥职业教育和就业服务局……河南的职业教育可谓“百花齐放”,叫响全国。
问题来了,央媒记者来了,都去哪些地方?咱就跟着央媒记者的足迹,一起看看河南职业的发展吧。
采访团在河南机电职业学院采访
职业教育,在很多人看来,就是“蓝领”,但是,河南机电职业学院的智能工厂告诉你,学技术一样高大上。
在河南机电职业学院的智能工厂里,摆放着12台机器人,这12台机器人可是用来生产机器人的,“生产的机器人70%的工作都是由机器人操作”,总工程师张黎燕教授说,这个智能工厂最多时可供近50名同学同时操作实习。教师在这里授课,学生听课后,转身就能亲手操作。张黎燕说:“智能工厂为学生提供了全真模拟操作空间,让学生感觉到学技术也能高大上!”
采访团在郑州城轨交通中等专业学校采访
在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处处可见过企业实训基地、教学工厂、产业园区……引厂入校——10多个工厂入校,车间“搬到”校园;送教入厂——形成“产业式”专业,专业对接产业;校企共建——建学研中心,学生直接参与企业产品研发。
同样,在郑州城轨交通学校,该校实训中心的整列车辆,是学校特意从北京退役列车中拉回来的,为的就是让学生身临其境进行实践。
采访团在信阳航空服务学校采访
在信阳航空职业学校,企业与学校没有明确划分,企业既是车间,又是实训教室,学员们既是企业员工,又是职校学生。
在河南信阳市平桥推行“职业学校+实训基地+企业”的职业教育集团模式,招进企业办专业,生产线上教学,实训车间里上岗。学生不出校门就实现了学习、实习、就业全过程!
“一毕业就失业”是很多学生最担心的问题。在信阳市平桥区,“天下第一局”让这种烦恼轻松消失。2011年,河南信阳市平桥区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县(区)级职业教育和就业服务局,将人社、教育、民政等近10个部门统筹起来。“第一局”有学生资源也有企业资源,知道学生学什么也知道企业用什么人,实现职业教育与就业服务无缝对接。
首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
或许有人说了,河南职业教育玩得挺“花”,到底有没有真水平啊?可以负责任地说,我省职业教育的成绩那是响当当的。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员姜大源曾表示,河南职业教育的发展在全国处于上游水平。
如果你还不信,来看一组数字。
截至去年底,全省共有职业院校962所,职业院校在校生210万人,其中高职72.4万人、中职137.6万人,基本实现了高中阶段职普比大体相当的目标,高职、中职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保持在90%和96%以上。
据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全省职业院校累计培养毕业生500多万人,开展职业培训2400多万人次,这些技术技能型人才已经成为产业大军的主要来源,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
也许从这组数据,你并不能看出河南职业教育的优势,再给你列几个数据:2009年,河南省中等职业招生73.1万人,首次超过普高招生规模;2009年5月,教育部与河南省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共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2011年,河南省首批评选出了125名职业教育教学专家,这在高层次专家评选上开了全国先例。
此外,教育部去年1月和4月先后两次在驻马店召开会议,推广黄淮学院转型发展的经验和做法。
仅从这些方面来看,就不得不说,河南的职业教育牛掰的不得了。
在这里,我们也得再自我表扬一样,不止是央媒记者来深挖职教的“河南模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也夸过“中”。
据河南日报报道,4月12日至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带领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在河南开展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时,就为夸过咱省的职业教育。
在执法检查中,张德江说,河南是人口大省,在职业教育方面已经走在全国前列,应继续推动人力资源从数量型向技能数量型转变,使人力资源大省成为人力资源强省。张德江对河南提出的“就业+技能=民生幸福”的观点深表赞同。他表示,就业是民生之本,发展职业教育首先要解决好就业问题,让劳动者掌握专门技能,实现充分就业。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蒋笃运会见德国嘉宾
咱河南职教能取得这么多成绩,和我省频频出台职教利好政策分不开。
2008年12月5日,河南省决定实施为期5年的职业教育攻坚计划。
2012年5月,河南省政府出台《关于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决定在“十二五”期间,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为平台,建设一批具有品牌效应的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和特色院校,从而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带动职业教育整体水平提高,增强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能力。
2014年7月29日,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开展了关于我省职业教育专题询问会,副省长徐济超在应询时表示,我省将拿出12亿元,免除全省中职在校生学费;全省将通过布局调整规划,最终达到500所职业学校,为全省提供230多万学位,基本可以满足河南普惠性职业教育和普惠性职业培训要求。今后,我省将用3年时间,建设100所品牌职业学校、200所特色职业学校,同时建设10所应用型本科学校。
当然了,这只代表着过去。今后一个时期,我省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方面就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中德双元教育中心揭牌仪式在河南机电职业学院举行
省教育厅副厅长尹洪斌在揭牌仪式上致辞
10月15日,河南中德双元教育中心在河南机电职业学院正式揭牌,也意味着我省职教国际交流与合作跨入新阶段。
省教育厅副厅长尹洪斌介绍,借助中德双元教育中心的成立,河南将进一步学习德国职业教育先进经验,深化中德交流合作,学生通过德方的考试认证机构,在中国考职业资格证书,学生拥有这个职业资格证书以后,就可以在全球的德企有工作的机会和机遇。此外,中德双元教育中心还承担职业资质中心,由德国来考,考过以后这个证书全世界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