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本科生、专科生都能顶着一个“天之骄子”的光环,但随着中国高校无限制地扩招,加之,整体的职业教育常常同企业需求脱节,导致天之骄子们就业非常困难,有人调侃企业去高校招聘,任何的面试官都要面对如下场景:博士生一走廊、硕士生一礼堂,本科生一操场,显然,本科以上的学历尚保留着最后的尊严,他们如琳琅满目的智能手机,既有iPhone XR之类的高档品牌,也有小辣椒之类的低端货色。相比之下,大专生的身份更加尴尬,这个群体在人生第一场残酷的战争高考中,就已经一败涂地,而且地球人都知道,中国的专科职业教育体系非常不完善,学校只不过是个集餐饮、住宿、娱乐于一体的场所,给不了学生任何的硬技能,久而久之,他们竟然同残疾人、城市低保户并列成为最难就业的三大群体,而知名企业在招聘这个群体时,都会有一种“捡垃圾”的快感,仔仔细细地挑选之后,也能找到一些宝贝,只不过成才率,相对于本科、研究生就差远了。
富士康作为全球最大的用工单位之一,他们对于大专生的态度还比较温和,毕竟,大专生在他们那里不算是学历最低的,事实上,因系统、流程完善,而且善于把一项复杂的工作分解到最简单,富士康的代工业务有很多基础岗位,更倾向于低学历者,况且,郭总裁向来不喜欢天才,他说:天才就应该留在天上,也正因如此,富士康招聘时会避免去清华、北大之类的名校,倒是更喜欢去类似陕西科技、邢台学院之类的非211重点院校,这里的毕业生,不仅价格适中,更重要的是,因就业压力大,他们不会瞧不上代工厂的工作。
单调枯燥,大专生能做好流水线上的工作吗?
笔者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富士康会安排大专生去流水线上工作吗?这应该是个好问题,值得研究,要回答好,需要涉及到中国职业教育、制造业发展水平以及新一代员工的价值取向等等。显然,笔者可以非常确定地说,中国代工厂的流水线上绝对会有大专生的身影,毕竟,现在几乎每年都是中国高校历史上最难的就业季,如前文所述,处在金字塔最底层的大专生,就业难度非常大,当他们走投无路,吃不上饭的时候,很多大专生会采取“骑驴找马”的战术,先找一些低端岗位任职,比如推销保险、饭店服务员和电子厂的工人等等,这也就意味着,即便从概率论的角度讲,富士康的流水线上也会有大专生。
显然,能否答对这个问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更在意大专生去流水线的目的和感受,他们又能否做好一份流水线工作呢?事实上,作为一个中国制造业长期的观察员,笔者虽然没有亲自去过富士康的车间,但大体也能从长篇累牍的报道中知道一些情况:
首先,富士康是高端电子制造业,iPhone的品质要求非常严苛,这就意味着,流水线工人的工作环境一定是非常干净的,否则,绝难满足苹果的要求,此外,iPhone一直是热销机型,对生产效率的要求也是全世界罕见的,富士康连同整个产业链在新产品上市之后,都要加班加点满足其产能,有时候甚至要两班倒,有一队人马要专门在晚上搞生产,而他们要做的工作,大概应该是拧一颗螺丝或者贴一张胶纸之类的,总结下来,富士康的流水线工作,应该是在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中,做一些单调枯燥的工作,劳动强度肯定比不上建筑工地,甚至比不上按摩技师,难度在于夜班的困倦和超高效率的要求。
基于以上状况,笔者认为,大专生去流水线上工作应该可以胜任,但问题在于,他们会惋惜于自己的学历,特别是簇拥在大量中专生、高中生,甚至无学历者中间,更会让其心理产生落差,最常见的情况自然是临时性地骑驴找马,等到合适的时候离开,当然也有例外,依照大型企业的晋升评估系统,这些“高学历”的流水线工人,如果的确具有良好的素质,势必会被快速发现,经过一到两年的历练之后,有可能会向上流动为管理人员,事实上,从基层中成长起来的管理者,比之空降兵更加珍贵,他们一路走来,深谙制造业人情关系和异常问题处理的手段,正是基于此,郭台铭曾三令五申,招聘来的储备干部,包括全部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都要去基层锻炼,短则一个月,多则大半年,甚至有人被强制留在那里,于如此残酷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干部,才是总裁最得力的助手。
校企合作,中国职业教育如何缓解尴尬?
虽然行行出状元,但大专生直接去流水线上工作,实在也是一件非常尴尬的事情,造成如此尴尬的,远非应届生本人或者如富士康一样的代工企业,更多的是,整个中国职业教育体系的紊乱和缺失,我们应该培育成怎样的学生,才能使之体面地就业呢?
现在,中国的职业市场面临的最大悖论:毕业生抱怨找不到工作,而企业则抱怨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即便是富士康如此“不太需要天才”的企业,在去到一些大专院校时,也常常感觉到人才凋零:一些电子专业的学生会把PVC称之为塑料管,面试官更愿意得到的答案是:永久虚电路,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把在校时间花费在王者荣耀、搞对象或者混迹学生会上,专业知识一塌糊涂,或许,富士康的工作大都用不到太专业的知识,但最起码,大专生们要展现出自己的“兢兢业业”的态度,而这个正是制造代工业最需要的东西。
面对未来的挑战和国际间的竞争,人才依旧是决胜的关键,笔者认为,要缓解如今的应聘尴尬,最好的办法就是大面积开展校企合作,一些天才注定要去研究所继续深造,他们就由高校统一规划,进行偏重学术的培养,更多的平凡人,高校毕业之后会选择就业,这个群体在完成基础常识普及之后,就可以尝试着让富士康、格力、阿里巴巴这样的企业接手,按照企业自己的需求培训相关的技能,比如开模技术、机床操作、经营管理、外语翻译等等,如此操作不仅有利于企业快速地找到合适的人才,更能帮助平凡的大学生尽早地开启一段“半职业”生涯的道路,而不必将时间浪费到“没什么用”的考试之上。
总之,大专生去富士康流水线上工作,更应该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话题,而非嘲讽毕业生无能,或者企业用人不当,事实上,时代病了,企业和个人都会跟着病了。(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