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中国就业网 发布日期:2013-04-12
5年风雨征程,5年沧桑巨变。 2012年,我国技工院校在校生达422万人,比2007年增长了15%。2012年,我国开展政府补贴性职业培训2049万人次,比2007年增长了35.4%。 5年风雨同行,5年砥砺奋进。2012年,我国高技能人才达3440万人,比2007年增长了53.6%;2012年,全国技能劳动者达1.34亿人,比2007年增长了35.5%。这是一组平常的数据,却是一段不平凡的奋斗历程。
历史性的抉择
我们从技能中国走来,我们奔向何方?当数控机床取代老虎钳子,当五轴加工替代锉刀改锥,当电脑制图从笔描手画……传统工具在技术进步中更替,技能人才在生产实践中蝶变。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高技能人才已经成为声声急切的现实呼唤。审时度势,国务院适时出台了《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人社部颁布《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关于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意见》、《关于推进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政策掷地有声,落实雷厉风行。 5年间,我国在全国建设了1200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1000个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展技师、高级技师专项培训,同时,中央财政投入21亿元。将技工院校纳入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项目。5年来,我国共有183所技工院校被纳入中职示范校建设项目,405所技工院校被纳入中职基础能力建设项目,累计获得41.4亿元资金支持。我们从技能中国走来,我们奔向人力资源强国而去。
富民强国之路
从“中国梦”这个词散发光芒的那一刻起,技能人才的热情就已经被点燃。事实上,中国梦既是中华复兴、家业昌盛的大梦想,同样也是技能人才最真切的成才、求知心愿。可以说,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劳动者的就业创业能力,既是劳动者实现更加稳定、更高质量就业的根本途径,也是劳动者提高收入水平的内在基础。党的十八大强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提出要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因此,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既是支撑产业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劳动者素质提高的题中之义,也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因素。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建设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我国已经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造就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在富民强国的道路上,技能人才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改革任重道远
深入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统筹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健全高技能人才培养、评价、竞赛、选拔等工作机制,推进高技能人才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今年,人社部将继续组织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项目建设和技能大师工作室项目建设,还将出台技师培训补贴政策,启动技师培训项目。制定高技能人才引进、落户等优惠政策,大力推动劳动、技术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使技能劳动者获得与其能力业绩相适应的工资和待遇。以全国百家城市技能振兴专项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完善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全面提升培训质量,推动职业培训开展。今年,人社部将开展职业培训年活动,全面推进职业培训工作。目前,人社部已经下发《关于在百家城市开展技能振兴专项活动的通知》,要求百家城市要实现“三个率先”,即:率先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率先建立培养体系完善、考核评价科学、激励保障健全的工作机制;率先建设高水平的职业培训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综合示范区。深化一体化课程改革,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今年,人社部将制定技工院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文件,开展技工院校教师正高级职称改革试点工作,还将制定三类国家级重点技工院校评估细则,同时,继续实施技工院校国家建设项目,落实中职基础能力建设项目、中职示范校建设项目,落实助学金、免学费等政策。今年,我国在举办40项国家级一二类大赛的基础上,还将组团参加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目前,世界技能大赛备战、出征、参赛、宣传等系列活动正在积极筹备中,赛后,获奖选手还将和国内青年技能夏令营活动,同时,我国还将对世界技能大赛获奖选手给予重奖。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正在一步步实现,中国梦不再遥远。
本报记者孙兴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