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了《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下文简称《计划》)。计划要求,各省到2020年毛入学率都要达到90%以上,其中要重点解决贫困地区教育资源不足和职业教育招生比例持续下降等问题。
2015年,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建议。全会提出,提高教育质量,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此次印发的攻坚《计划》,是对十三五规划的进一步细化。在笔者看来,既为攻坚,就必须找准普及高中教育的重点与难点。普及高中教育的最大难点在于,提高中职教育的地位和质量。有一些舆论认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是普及普通高中教育,提高普高升学率,而其实,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中专、职高、技校等)。
目前,我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面临的最严峻现实是,中职教育占高中阶段教育的比重持续下降。根据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包括普通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和成人中等专业学校)招生870.42万人,比上年增加1.90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总数的50.94%;在校生2238.50万人,比上年增加43.34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总数的47.78%。而2015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601.25万人,比上年减少18.51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总数的43.0%。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1656.70万人,比上年减少98.58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总数的41.0%。相比五年前,我国中职教育在校生占高中阶段总人数比例下降6.78个百分点。最新的数据是,中等职业学校2016年在校生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比例进一步下滑到40.25%。
对此,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强调,到2020年,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将会达到相当的比重。怎样实现这一目标至关重要。
目前看来,有三大办法,一是推行中职免费、设立国家助学金;二是明确中职招生规模,要求未达普高线的学生,一律不能进普高录取;三是打通中职学生继续深造的渠道。这三大办法,都会有一定作用,但都只能治标不能治本。推行中职免费,这不会提高中职相对于普高的吸引力——考生不会因为中职免费而放弃上普高,但会减少考上中职学生的流失,因为免学费且有国家助学金,一些学生于是放弃打工而继续读中职。通过招生计划限制,要求多少学生必须进中职,这是行政计划手段,并非学生自主选择的结果,这既可能导致一些中职学校办学的“惰性”(再怎么办学,都会有政府部门确保招生计划),也会令学生(及家长)对接受中职教育不满。
而实行中高职贯通、中本贯通等改革,如果处理不好,将扭曲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不是以就业为导向办学,而是盯着提升学历而办学。只有提高中职教育的地位和质量,才能真正提高中职教育的吸引力,也才能最终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必须意识到,在我国已经对中职实行免学费、国家助学金政策;以及各地在高中阶段招生时,已明确要求确保中职招生计划的情况下,中职教育还每年萎缩,根本原因是中职教育地位没有实质性提高。一些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低,没有办学特色,尤其是有的中职学校把学生当作廉价劳务工,不给学生知识、技能教育,办学“空心化”,令中职形象严重受损。要提高中职教育的地位和质量,必须进行深层次的教育管理改革和学校办学改革。
首先,政府部门要清理对职业教育带有歧视性的教育管理制度和人才评价制度。取消高考录取中的批次设置,是一大进步,但用人单位,尤其是公务员招考、国有企业招聘,还提出明确的学历要求,以学历高低论人才,与形成崇尚技能,淡化学历的社会风气背离。
其次,应探索新的发展中职教育的模式,尝试消除普职界限,实现普职融合。这次《计划》也提到要建立综合高中,所谓综合高中,就是将普高和中职教育融合在一起,学生既学学术课程,又学技职课程,避免学生中考进普高、中职“分流”变“分层”,给学生更多选择空间,在高中阶段培养兴趣,在高中毕业时再做进普通高校或者职业院校的选择。
再次,要给学校办学自主权,不论是普高,还是中职,要办出高质量和特色,都需要办学自主权,否则学校就会千校一面,中职学校无法灵活地结合社会需求,开设合适的专业,培养高素质的技工。事实上,我国普高,也面临严重应试化,不关注学生个性、兴趣培养的问题。
如何普及高中教育?不只是追求规模,而必须普及高重量的高中教育。(作者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