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11 来源:人社部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以下简称《方案》),要求大力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面向城乡各类劳动者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这是缓解我国当前结构性就业矛盾、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求的重大决策和重要部署。从微观层面看,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是提高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改善工作条件和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从中观层面看,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对提高企业生产率、改善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从宏观层面看,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对改善全社会的人力资源状况、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的有效实施,实际上就是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即培训的需求方、培训的供给方和培训的管理服务方。
激发培训主体需求,着力建设高素质劳动者队伍
激发培训主体需求主要包含两个层面,一是保障劳动者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二是提高劳动者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
在保障劳动者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方面,《方案》明确提出面向职工、就业重点群体、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等城乡各类劳动者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将全体劳动者纳入职业技能培训的对象范畴,既是对《劳动法》第三条“劳动者享有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精神的贯彻,也是建设高素质劳动者队伍和人力资源强国的要求。
在提高劳动者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方面,《方案》提出完善职业培训补贴政策,加强政府引导激励。由于职业培训的准公共产品性质,职业培训补贴实际是上政府对劳动者参与职业培训的一种成本补偿,以此调动其参与职业培训的积极性。《方案》提出对就业困难群体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对高校毕业生和企业职工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对贫困劳动力、零就业家庭成员等,在培训期间给与培训补贴的同时还给予生活费补贴。符合条件的企业职工参加岗前培训、安全技能培训、转岗转业培训或技能提升培训,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或参保职工技能提升补贴。另外,从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中拿出1000亿元,单独建立“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用于职工等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可以更充分的发挥失业保险基金的促就业和稳就业作用。
改善培训供给,着力提高职业技能培训质量
改善培训供给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增强培训供给能力,二是改善培训供给质量,三是提高培训供给效率。
在增强培训供给能力方面,《方案》提出支持企业兴办职业技能培训,推动职业院校扩大培训规模,支持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加强职业训练院建设。如各级政府可根据毕业生就业人数或培训实训人数,对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院校给予支持。职业院校可将一定比例的培训收入纳入学校公用经费,学校培训工作量可按一定比例折算成全日制学生培养工作量;在核定职业院校绩效工资总量时,可向承担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单位倾斜。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在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与公办同类机构享受同等待遇。
在改善培训供给质量方面,《方案》提出创新培训内容,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基础能力建设。职业技能培训要坚持需求导向,围绕市场急需紧缺职业开展、围绕促进就业创业开展、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开展。加强师资建设,实行专兼职教师制度,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可按规定自主招聘企业技能人才。加快职业技能培训教材开发,对职业技能培训教材开发、师资培训等基础工作给予支持。
在提高培训供给效率方面,《方案》提出对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实施目录清单管理,公布培训项目目录、培训和评价机构目录,方便劳动者按需选择;建立培训补贴网上经办服务平台;大力推广“工学一体化”、“职业培训包”、“互联网+”等先进培训方式,鼓励建设互联网培训平台。
提高培训管理服务水平,确保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有效开展
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是一项系统工程,一方面需要相关政府部门的协调推进,形成工作合力。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对培训机构和培训质量的监管。
在健全工作机制方面,《方案》提出要把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健全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工作协调机制,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等各方作用。县级以上政府可对有关部门各类培训资金和项目进行整合,解决资金渠道和使用管理分散问题。
在加强管理监督方面,《方案》提出实施补贴性培训实名制信息管理,探索建立劳动者职业培训电子档案,实现培训评价信息与就业社保信息联通共享。加强对培训机构和培训质量的监管,健全培训绩效评估体系,积极支持开展第三方评估。建议应建立培训前、培训中、培训后的监督制度,通过强化培训过程监督管理、建立培训质量巡查员制度、完善自查自评和重点考核相结合的绩效考核制度、注重绩效考核结果运用等方面加强对培训机构的管理。
总之,《方案》从需求出发、坚持问题导向,针对职业技能培训领域的主要工作和关键问题,从需求方、供给方、管理服务方三方面全方位的进行了部署。贯彻落实好《方案》,持续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对于改善劳动力资源供给质量,助力经济发展动能转换和质量效率提升,推进人力资源强国和制造强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